记者观察:每一个新老云锡人,相信都有选择云锡的理由。去年底松矿面向社会招收掘进工、钻探工的时候,就有2名有专科学历的松矿子女前来报名。4月底松矿在云锡职工子女中招收井下运输工,有164人报名,是招收人数50人的3倍以上,还招到了7名大学生,矿山子女回家的热情是一年比一年高了。目前他们已经在综合车间钻探队进行了4个月的实作培训。也许,看看他们选择矿山、选择云锡的种种理由与感想,可以给我们每一个老云锡人另一番感触。
不想永远打工
我国改革开放已经30年了,实行市场经济16年后的今天,我们的许多人还有很深的“单位人”、“社会人”情结。体会最深的是我们松矿的许多职工家属在和别人说起自己子女在哪工作的时候,只要自己的子女不是在政府部门、事业单位或者国企,就常常会很自然又带些黯然的情绪说出:哦,他在昆明、在某某打工这样的话来。
2007年从云南财贸大学计算机专业专科毕业的陆俊,父母都是矿山工人,在聊起大学毕业又学的是计算机这样曾经热门的专业,为什么还会想回到矿山来从事井下钻探工作的缘由时。听得出陆俊和他的父辈一样,还有很深的“单位人”情结,总觉得:不能一辈子做个打工的。
陆俊毕业后在昆明做过3个月的商业网络开发、技术支持。他说,他那时的工资1500元左右,在他们才出校门的同学中已经不算低了,许多同学的工资也就800---1000元上下。陆俊的账是这样算的,1500元的工资,首先要扣除200元的保险,每月房租水电费600元,还有至少100元电话费,剩下的600元,要在昆明生活下来已经很艰难。
陆俊说,看着现在日新月异的IT业,凭自己的学识,已感力不从心,难有作为,再加工资又低,每天拼命工作,还诚惶诚恐的怕被老板炒掉,永远有种给人打工的感觉,总觉得不安稳,觉得身心疲惫,觉得不是长久之计。现在在钻探队虽然每天进坑,但只是身累,心情是很轻松平和的。最主要的是,只要自己努力学好钻探技能,干好工作,到实作期满,签了合同,以后转了正,就可以结束自己的打工生涯,有了单位,就有了一个稳定的工作和生活环境。
想要“家”的感觉
张杰,25岁,大专学历,云南师范大学旅游管理专业毕业。张杰和陆俊的共同点是,都是云锡的矿山子女,不同的是张杰在社会上“漂”的时间更长,经历更多,感慨也更多。
张杰是技校毕业几年后再到云师大接受成人高等教育的。他的经历多到做过酒店服务生、进过汽车配件厂、做过销售、到上海和朋友开过网吧等等。他说反正这几年做过的工作绝不会少于20种。他最后回松矿前是在旺旺集团昆明分公司,并且做到了红河州地区流通部主任。
都做到地区流通部主任了,怎么还想着回矿山来呢?我有点奇怪地问。张杰说,第一是父母身体不怎么好,想离他们近些,有个照应。第二是在外面“漂”的滋味很不好受,还有就是女友也在松矿。
特别是在外面跑市场的时候,你说苦到什么程度,每天早上6点多起床出门,坐了一整天的车,到了晚上6、7点还要挤出笑脸找客户谈生意。最多的时候一天收到了300多条短信,只能装100条短信的手机,要删3次。打接电话200多个。最“要命”的滋味是,每天身心俱疲地回到“家”,打开租来的小屋,面对着空荡荡的屋子中一张孤单的破床和地上零乱的盆盆罐罐,还不得不拖着一身疲惫,为了省钱而自己做饭。吃过饭,往床上一栽,等着的就又是第二天的奔波。“你想想,那叫什么生活?!”
听张杰说话,听得出他是个很努力、很实在的人。给我印象最深的一句话是:在哪里都一样要干的,不然你大学生,博士生,不管什么生,你不干管个什么用?你不干哪来的饭吃?现在,每天进坑虽然身体是累些,但是回到家,一开门,看到的是父母熟悉的脸,还有热饭、热水。吃过饭,捏着摇控器,往沙发上一躺,就看起了电视。这种温馨的感觉和一个人在外面“漂”的时候反差太大了,总觉得这才像个家,这才叫生活,以前那种状态只能叫生存。
和陆俊、张杰一样想要结束自己“漂泊”的日子,找个像“家”一样安身之所的矿山子女还有很多,其中仅云锡松矿去年底和今年就招了80多。毕业于云南电力学校,也在松矿综合车间钻探队的陈凯也是松矿职工子女,他的际遇与陆俊、张杰也相差无几。他说他熟悉的矿山子女就有10多人在松矿山从事井下掘进工作。
选择的理由
事实上,经过这几年的快速发展,云锡这个大家庭,不仅吸引了很多曾经想离开矿山的矿山子女回了“家”,吸引了许多有识有志之士加入,更使得数以万计的农民走出了山村,走到了“有路灯”的地方,变成城市建设的主力军,成为云锡最忠心、最努力的好儿女。
还以松矿综合车间钻探队来说,现在的钻探队副队长孔昆良,可说是劳务工中的“牛人”了。他1997年从陆良来到云锡松矿,经过自已10多年的努力,成为了松矿2004、2006、2007年度钻探工岗位的首席操作工。2006年在集团公司钻探工岗位练兵比武竞赛中取得了第二名的好成绩。2005年转为正式职工,2007年成为松矿综合车间钻探队副队长。
到底是云锡的什么吸引着矿山子女“回家”,吸引了数以万计的农民工到云锡后就落地生根,开花结果呢?
“主要是我们招的劳务工,只要干的好,就有机会转为正式职工,成绩突出的同样会得到重用。还有很重要的一点,就是我们云锡和松矿的发展,使这几年的职工收入都有较大幅度的增长,而我们劳务工在没有转正之前待遇与在职职工是完全一样的,这比他们在其它地方打工要好得多。我想,这两点就是最主要的原因。”云锡松矿劳资科科长李应喜说,松矿今年就有70名劳务工转为了全民合同工。1998年至今松矿已有300多名劳务工成为了云锡的正式职工。